我们都一样,想让大家更了解新疆
自上大学,离开新疆在内地生活,我就明显感觉到内地人对新疆了解之少,远超乎我想象,同时还多少带些偏见和不合理的假想。最最令我费解不堪的是:内地人认为维吾尔族才是新疆人,新疆也只有维吾尔族人。或许是因为维吾尔族人长相最不同与汉人,如电视电影中的外国人一般,大眼睛、高鼻梁,能歌善舞,说着汉人听不懂的语言。所以在得知我是新疆人后,几乎都会怀疑的问一句,“你怎么长都不像新疆人呀?你们新疆话咋说呀?你说的也不是新疆话呀?”尽管被问了很多很多遍,对此我真的不知如何回答,说实话,他们一来不相信,二来也会深感失落,新疆原来本非与其想象中的特别和神秘。有时我被惹毛了,会反问他们,“你觉得新疆人应该长什么样,新疆话应该怎么讲?”。
现在,已不知不觉离开新疆 7 年,才慢慢发现,媒体、电视、网络、书籍中展示新疆的内容极少,人们少有途径去接触、了解较真实的新疆,才导致内地人不了解也不愿意去深入了解新疆。反倒是,维吾尔族的长相,新疆话(维吾尔族语),哈密瓜,葡萄干、核桃、巴旦木等干果;还有新疆治安不好,维吾尔族出暴徒,心狠手辣,经常搞暴乱,前者是上学阶段,地理课本或少数名族课本中了解到的新疆,后者则是最近因暴乱在新闻中了解到的新疆,这两者,构成了内地人眼中新疆的全部。
作为新疆人,且热爱新疆的我,心里是委屈的。除了内地友人因不了解新疆而无意的冒犯与猜疑,也遇到过针对新疆的特殊待遇,如,大四想去西藏边境实习,需要边防证,新疆人难办,导师有顾虑,没选择我;身份证丢了不能异地办理,需本人回新疆办;去年新疆换第三代身份证,要本人回疆办理,且过期不候,派出所给我父母施压,这段时间如果不办,你孩子在内地有工作上有限制,停银行卡。办理签证、护照也要本人回疆,且比内地城市繁琐难办。
而现在,心里的委屈是越来越多。从刚离开新疆到武汉上大学那会,打心底觉得新疆好,除了气候环境比武汉好太多,一年四季分明,夏天不闷热潮湿,冬天无阴冷潮湿。在新疆生活接触的人,也比其他省份要朴实简单。尽管还会有不少涉及新疆的暴乱新闻出现,外加切糕事件,有人因此对新疆有了敌意和恐惧心理。可就是那个时候,我心里是没有委屈的,仅仅是觉得,他们还不真正了解新疆,也没有在新疆亲身生活的感受,暴徒并非等同于维吾尔族人,买切糕也不能代表所有新疆人吧。
但随着我在内地生活越旧,越 发现大家对新疆的认识自始至终无太多变化。都 2019 年了,绝大多人依然不知道穆斯林,不知道也不会尊重少数名族的宗教信仰,身边有些朋友依旧不敢去新疆旅游。另外,因是新疆籍,在内地办事求职遇到了愈来愈多不可理喻的不便,深圳第一份工作的大 boss,认为我离开新疆来内地发展,多半会开个牛肉拉面馆,根本不相信会安稳上班工作。
从小,学校就教育我们,去了解和尊重少数名族,民族团结一家亲,要互相帮助,和睦相处。至今我依旧如此坚信,新疆各名族间就是和和睦睦的生活在一起,因为从小的我的生活感受就是如此。各名族的生活是交织在一起,相互做买卖,逛巴扎,吃馕,买羊肉串,孩子一起去学校,一起上课学习,一起踢足球,打篮球。暴恐事件后,平常老百姓的生活上其实变化不大,大家任然友好和谐共处,心中真的不存在对他名族的敌意。但最近几年,政治上、制度上变了,疆内安检仪多了,巡逻车多了,警察民兵多了;车站超市,商场、网吧、饭馆,都要过安检、查身份证了;网络有限制,手机电话有监听了;部分的小清真寺被关闭,有些少数民族干部被查被撤;团里县上老百姓每周要去升国旗;疆外,连是汉族的我都能明显感受到不公平与敌意。可想而至,如果是维吾尔族兄弟,必然更多。《我从新疆来 2》书中,几个少数名族主人翁都亲身讲述了,远超乎我想象。住旅店,被警察敲门查房;出行时被警察拦阻检查,态度蛮横无理;难租房子,昆明暴恐后,房子未到租期,也被恶意驱除,开的饭店被迫关门;街上卖干果、卖羊肉串的小贩被取缔清扫。即使父母都是清华在读博士,孩子也没能在北京上小学(之前我真认为,国家对少数民族有好政策,但怎么连在清华读博士的维吾尔族夫妇的孩子,竟然没法在北京上小学?国家不是鼓励少数民族孩子上学,接受教育吗?暴乱分子大部分不就是因为没上过学,没接受好的教育,被欺骗蛊惑而为嘛?每年的不是有内初班、内高班,送新疆少数名族都孩子去内地的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天津等大城市上学,接受好的教育吗?)
正是这本书中让我知道,少数民族遭受的不公对待远非我之前了解和以为的。我心里更加纠结委屈,一方面,书中于内地生活打拼的少数民族兄弟所要面对的残酷的现实,有些情况对其是极其不公平的。另一方面多数人把对少数暴恐分子的不满、愤怒、歧视、敌意,推至全新疆少数民族身上,这有加剧了对少数民族对不公平对待。
其实,我和书的作者的库尔班江,和书中的新疆汉族同伴,心里都是委屈的,都想通过自己 d 努力,让更多人知道,新疆的美,新疆人的善良友爱,新疆人同四川人、北京人、东北人,广东人是一样的,没有什么不同,也会有恶人坏人,但大部分其实与你我一样都是平凡人。
意想不到之处
书中,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,在小时候生活中压根没有感受了解的事情。比如,维吾尔族并非都信教,做礼拜,这些都是自由的,汉人也可入伊斯兰教;维汉通婚并不稀奇,甚至有二婚的,有带孩子的;婚姻登记处的维吾尔族办事员,会劝说阻止上过北京电影学院的的维族小伙娶汉族姑娘。维吾尔族中好不易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小伙,被汉族姑娘掳走,太可惜了!维吾尔族其实也了解并崇拜毛主席、周总理,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有维吾尔族子女批斗其父母的;
- 维吾尔族青年也有找对象、被逼婚烦恼
我印象中,维汉似乎是不允许通婚的,维族青年结婚早,多是父母亲戚介绍,算半个包办婚姻,极少数自由恋爱而成婚的。没听说有维族大龄的剩男剩女,即使是现在我都不相信。其实,时代变了,汉人和少数名族是一样的呀,也是紧跟时代的呀。书中几个维族青年,不论男女,都遇到了现在青年普遍都遇到的个人情感问题,不愿意随随便便找个人将就结婚,能接受晚婚甚至不婚观念。同样的,其父母也都挺着急,会催婚,会逼婚,讲些亲戚邻里的谁家孩子结婚了,谁找到对象了,谁谁谁生孩子了的事,旁敲侧击的劝说自己孩子要早结婚早生孩子,也会帮孩子张罗相亲。
- 我就工作一年,只需要钱,不用成为正式员工,不用公司特意培养,也不考虑晋升
一个维族女孩,为给父母买房子,在西安一天打三分工。她告诉老饭,我就工作一年,只要钱,不要正式员工资格,不需要公司培养,也会争夺晋升机会。想法真是特别,却是她其真实想法。作为汉人,我大吃一惊,她如何能想到的呢?或许是因为不同名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吧。像她这种工作方式,是一种新型的工作雇佣关系,在将来应该很常见吧?只为钱而工作,没有其它因素的夹杂和影响,很直接,效率高。
- 买个维吾尔族姑娘,很有面子
在北京以跳舞为生的漂亮维族姑娘,遭遇了渣男、骗婚。她在书中讲,自己被北京艺术团相中,招至北京,在餐厅演出。艺术团里认识了个做主持的男孩,后被其强奸,中间有想强迫说服自己和他结婚算了。最后渣男本色暴露,想与其断掉关系,却受到骚扰恐吓,期间,经餐厅大哥介绍,和一个北京商人相识,并结婚了,原来这商人是个骗子,已有老婆孩子,并且因此向人炫耀,自己买了个维族姑娘, 倍有面儿。最后果断与其离婚。我很同情她,也很佩服她,即使遭受如此之苦,能勇敢讲出,依旧生活。另一方面,我在想,如果包个汉族的姑娘做小情人,商人应该还会不会四处炫耀,并自我觉得特有面儿。